站内搜索
热点新闻排行榜
院部动态
- 2024-01-26后勤产业集团第十五届“爱岗...
- 2024-01-26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阮金纯教...
- 2024-01-26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朱文...
- 2024-01-24后勤产业集团党委开展校园区...
- 2024-01-24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与峨山县...
- 2024-01-23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师生作品...
- 2024-01-23信息学院召开2024年就业...
- 2024-01-23后勤产业集团党委组织开展义...
【博源论坛】勤俭节约并非小事
时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节俭之风。此举从表面上看是否于改革30余年来的富民政策有点相悖?针对这个节俭问题,确实值得深思熟虑、弄个明白,方能达到教育社会、教育大众之目的。
或许,有相当一部分当代的中国人认为:改革的宗旨正是为了强国富民,如今国家经济实力大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已经有条件把日子过得美好一些,所以奢侈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民众的生活新观念,同样渗透到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他们在处理工作关系、经营关系以及社交关系上,普遍出现了大吃大喝、大礼大送、不惜重金、铺张浪费的现象,且在观念上也同样视为是正常的经商之道和工作之道。这种风气已经席卷大地,逐年攀升,可以说已经到了“热、泛、滥”的地步。
那么,此风究竟是对还是错?是利还是弊?不妨,让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作一剖析,以便从中探求一条真理。
翻开史册,唐代李商隐在《咏史》中写到:“历览前贤与国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墨家在《墨子.辞过》一文中也写到:“是以其民淫僻而难治,其君奢侈而难谏也。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又说不可“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而应“其自善俭”,便可达到“民富国强”,即:“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逸也”。可见自古以来的帝王将相无不因荒淫奢侈之故而导致政权灭亡。如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商纣,都是因为穷奢极欲,暴虐荒淫而走向灭亡。反之,也有明智的王者因提倡节俭而带来国世昌盛,如周天子在建国初始就说到:“臣子有作福、作威、美食,有害于国家”。他告诫百官:“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创立的封建盛世“贞观之治”,其核心是倡导了一条清廉治国之道。他对臣民说到:“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至如雕楼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期可立待也”。他对太子的教育也很重视,曾说到:“荆王诸弟,生自深宫,识不及远,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诸弟何能学朕乎?”由于唐太宗的节俭之道,以致于在他执政期间,出现了社会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的清明景象,而且贞观时期基本上没有出现大宗官吏的腐败现象。
纵观历史,诸子百家的礼太阳集团1088vip说以及开明的君主皇帝都揭示了一则治国之道,就是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就在于能否提倡节俭之策,在广厦民间能否形成节俭之风。“俭则昌,奢则亡”,已成为社会进退的必然规律。诸多王者都懂得:“居上能俭,可以导俗”的道理,深知只有勤俭才能兴国,而奢侈行为是不可取的。
说到现代,在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七次二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其中之一就谈到“务必艰苦奋斗”。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1年,在开展“三反”运动中,又提出了“反对浪费”;另在建国初期党制定的总路线就明确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其中就有一个“省”字。可以这样说: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秉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勤俭之风。试想一个几亿人的泱泱大国,尽然做到了无一人会去浪费一粒米、一寸布、一滴水、一寸土、一度电,这是何等不易的国之良风。就像伟大领袖毛泽东、敬爱的总理周恩来以及一大批为国创业的开国元勋,他们功成名就、垂名千古。但他们在生活上的节俭精神着实令人感动,一双皮鞋可以穿20余年,一件睡衣补了又补也可以穿20余年。他们的节俭风范光彩照人,何况亿万百姓无不是以在生活上的省之又省、俭之又俭为荣。那时的节俭之风,今日忆想起来,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论之新时期,虽然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史无前例的极大提高,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传承的节俭风气正在开始蜕变。于现实生活所见,当代的中国人有不少的人家成了百万、千万甚至于亿万富翁,也有相当多的人家住上了别墅,开上了豪车;也有不少的人移居国外,有了绿卡,言其小日子在一部分中国人当中已经相当富裕了。于是乎,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一种比吃比穿比房比玩比享受的奢侈之风遍地皆是,蔚然成风。对中国人这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现象和虚荣劣习已令发达国家的外国人瞠目结舌,不容理解。而且,这种奢侈之风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政界、商界以及各个领域,事实上已经导致出现了一些官员在政治、经济和生活上的腐败。显然,若对这些问题一旦失治,久而久之,势必严重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精、气、神”,最终也将改变下一代人的意识形态。
鉴古观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们对勤俭之风应该形成一个清醒的“居安思危”的认识,即如前人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我们应该理智地讲:单就人的生活而言,适当的物质享受当然无可非议,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想往;但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只为生活享受,而从不念想民族和国家大业,那就会在政治思想上走向蜕变。这样的案例在目前的反腐败斗争中已是举不胜举,足以证明。这种法则,如果摆放提升到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高度,其道理也是一样,历史上的成败教训已经很多。所以,要在全社会营造居安思危的氛围,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全社会能够认识到:“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的哲理,使之勤俭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要教育广大民众深深地懂得,节俭之风上至国家,下至人民,都是应于崇尚的优良品德,他对国家的兴盛,对人民的安宁,对民族的未来,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重要意义。正如古人所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
所以,勤俭节约并非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