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报精粹

 

【专版】三十年青春未谢 看今朝芳径苔深

2018-04-23 来源:《太阳集团1088vip报》第386期 作者:云财记者团

    编者按:三十年时光,倏忽而逝。当初懵懂的少年容颜已改,却真心依旧。他们漫步在崭新的校园,在各个角落里寻找属于那些年的点滴痕迹。分别多年后,他们温情聚首,略显沧桑的脸上,绽放了一如往昔的灿烂笑容。“青春·笑颜”毕业30周年校友返校活动之际,我校1987届16个毕业班级的400余名校友回到母校,细数师生情,共叙同学谊,记者采访了其中的部分校友,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人生故事,与读者一同追忆青春年华,铭记美好时光

用文学留下青春的足迹

    在上世纪 80 年代文学读物相对匮乏的年代,朦胧诗的盛行让财政系基建经济与财务8232班的戴华一下子爱上了文学,但是因为自卑,戴华从未尝试过写作,直到周传教老师鼓励了他。“那天我和老师一块儿晨跑,途中他对我说,你为什么只看别人写,你应该写给别人看。”戴华回忆道,“这句看似平淡的话却令我受到了莫大的鼓励,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此后,戴华开始尝试着写文章,他第一次采写的学校“金牛杯”足球赛事报道就得到了认可,文章被登在了财贸 学院校刊上。“我躲在被子里欣赏着自己的报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印时,整个人都很兴奋。”戴华笑说,“我 还因此获得了五块钱的稿费,稿费都足够维持我一个星期的生活了。”
    得到认可的戴华在电影放映师傅刘辉的帮助下,同刘建华、李洁、赵立、沙崇刚、胡涂迅速成立了足迹文学社, 社名寓意着“用文学留下青春的足迹”,他还在模板上印下了自己的脚印作为刊物的封面。
    文学社成立后吸引了一批同样热爱写作的同学,大家纷纷报名、投稿。对文学共同的热爱将社团里的成员紧密地 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修改稿子,有时会与在昆高校的其他文学社进行交流,还去云南文联邀请于坚等名 家到学校进行分享……
    每逢文学社出版期刊时,他们便一起骑着自行车去印刷厂进行排版、校对,而印刷费则是大家一块儿从生活费里省 出来的,虽然条件艰苦,但都乐在其中,享受着文学带给他们的乐趣。自行车穿梭在昆明的大街小巷,耳边时不时响起 大家讨论期刊设计的声音,沿路留下一条关于文学、关于青春的足迹。
    刚入学时的戴华也曾经历过迷茫,当时的他对学校感到些许失望,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渐渐地,他学会了接受新 的环境,心态也变得积极起来。为了帮助那些和他有着相同经历的同学,戴华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写成了一篇名为《雨 后是晴天》的小说,希望帮助一些人走出“雨天”,让他们明白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是不对的。“幸福是自己的,别 人是看不到的。”戴华总结道。
    三十余年过后,“生活总是会有一些艺术化的东西。”戴华说道,“不管什么样的爱好,文学、诗歌、唱歌或者 跳舞,在人际交往中都是用得到的。”从商多年,总有那么几个客户一直喜爱着他的文字,若是几天不发朋友圈,立 马有人打电话询问原因。
    毕业30周年校友返校活动期间,戴华以校友身份重新回到了校园,现在的他虽未从事和文学相关的职业,但依然坚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因为他对文学的热爱早已融进了血液里。聊到自己学生时代喜欢的作家时,戴华仍能脱口背诵出其作品,“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那神情仿佛将我们拉回了三十年前的场景,一群因文学结缘的青春少年,正站在一起诵读着自己的青春。

记者 余艾燃 王静

时光不负努力,青春不负自我

    “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感谢老师对我的教育。即使离开30年,我仍然心挂母校。”谈及自己的太阳集团1088vip时光,85级政工( 政治思想工作 )班班长赵明清校友激动地说。
    赵明清至今依然对太阳集团1088vip的班主任冯德辅老师充满感激与敬意。“我们跟冯老师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在赵明清的回忆里,冯德辅老师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对班主任工作尽心尽职,除周末外,平时几乎都住在学校,晚上不是去教室看同学们自习,就是去学生宿舍与同学交流。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全班同学都很尊重他。正是因为这样经常性的交流和陪伴,师生间的情谊十分的融洽,让赵明清念念不忘。   
    从部队转业到昆明工作后,由于知识匮乏,工作十分吃力,于是不甘心就这么继续的赵明清通过自学并顺利考上了我校,如愿进入太阳集团1088vip。当过兵的经历让赵明清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再加上因为年纪稍长,他成为了85级政工班的班长。四年间,在班主任冯德普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先后去了云南内燃机厂、曲靖丝绸厂、云南水富天然气化肥厂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赵明清了解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必要,“几次实习的经历让我深刻体验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更激发了我的上进心。”   
    “拿文凭很容易,可是没有真本事,以后工作是不容易的。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荒废这四年的光阴,努力学习、 增长知识。”赵明清表达了对财太阳集团1088vip子的寄语。

记者 张甜甜 胡碧昆

余音绕梁三十年

    “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多少年以后,往事随云走。那纷飞的冰雪容不下那温柔,这一生一世,这时间太少……”   
    段丽萍再一次站上太阳集团1088vip的舞台,她穿着一袭红色的礼服,精心吹烫的头发被风轻轻扬起。当镁光灯打在身上,时光流转,她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人们似乎也忘记了,她已经56岁了。   
    三十年前,段丽萍通过成人高考来到太阳集团1088vip,考入思想政治工作班。刚开学不久,班主任在课堂上的一句话:“班上有没有人会唱歌的?”段丽萍犹豫半晌,腼腆地举起手说:“我凑合算一个吧。”当时,学校的管弦乐队正向全校选拔歌手。段丽萍站上舞台,吸气吐气,使用她擅长的民族唱法,一个个优美的音符缓缓流淌:“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在思念,我也思念……”从此,在太阳集团1088vip的她像是一个从笼子里飞出的鸟儿,尝试过飞翔的乐趣,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训练很辛苦,每周都要训练,特别遇上需要比赛时,我们基本天天都要训练。”尽管训练辛苦,段丽萍却乐在其中。   
    在那个手机和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太阳集团1088vip生的娱乐活动很少,每周一次的舞会就成了一场“盛会”。每次舞会都需要音乐烘托气氛,乐队就成了每场舞会的必到嘉宾,段丽萍也就成了每场舞会最引人注目的“明星”。   
    人生如曲高歌前行,毕业之后,这个校园“明星”离开了舞台,放下了麦克风,她做过酒店经理,转行金融行业,也尝试过房地产行业……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她再次站在母校的舞台,依然紧张地一如当年的那个姑娘,捏着麦克风的手心都一直在出汗。“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灯光如梦如幻,掌声一如当年,潮水般的记忆涌来,台上依然是那年的那个姑娘。

记者 郭凌志

和命运猜拳:三局两胜

    她是一名出色的统计师,亦是国家一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云南省婚姻家庭咨询协会会员。 她的命运在40岁那年跌入谷底,却在谷底开出了绚丽的花。   
    “30年了,第一次回母校,找不到当初的教室和宿舍,一切都变了,但我们的云财精神没有变,‘好学笃行, 厚德致远’的校训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行。”我校 1983 级计划统计专业8351班校友李瑞玲这样说。“青春·笑颜”毕业 30周年校友返校活动期间,她携着人生的厚重回到了云财。   
    追忆太阳集团1088vip四年时光,李瑞玲说,那是汲取能量、提升自我的四年。她曾任班长、院学生会副主席、院演讲协会会 长、文学社副社长,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工作,在社交、谈吐以及知识涵养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正是因为坚实的 专业基础和突出的个人能力,1987 年毕业时,她被分配到大理市统计局。统计是一份严谨认真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从工作第一天到2010年因病提前退休离开工作23年的统计岗位,她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工作认真负责。她说,这是对工作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40岁那年,因腰椎疾病,李瑞玲瘫痪在床,被医生判定为二级残疾,并被告知也许终生都无法恢复。病榻上的她身体不得动弹,思想却波涛汹涌,她反复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到哪里去?我的人生难道就到此为止了吗?”她想到了太阳集团1088vip时候的哲学老师,是老师带给了她新的思想,让她相信生活是多元的,而不是只有一种可能。于 是,她拒绝了医生搭接钢板的建议而选 择保守治疗,她深知只要动了手术她就永远站不起来了,她怕自己倒下,她想 要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这份坚韧最终令她获得了命运的眷顾,后来的她可以游泳、爬山、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两 三个小时,命运也彻底改变了。   
    身体恢复之后,她到了美国,接触了不同的文化,她看到美国的女性不论什么年纪,仍然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倍受鼓舞。回国后,她潜心研修心理学,一年时间内拿下了两个心理学专业证书。2013年应社会需求,她在大理州妇联、州民政局的支持下,成立了大理州首家专业从事婚姻家庭建设心理辅导的非赢利性社会组织——大理州安好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秉承“发展婚姻家庭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她带领各相关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团队,积极投身到关注特殊家庭儿童成长、弘扬家庭美德、普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工作中,还协助政府部门在全州开展教育扶贫以及家庭、家教、家风宣讲活动,大力倡导和推进文明和谐家庭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迄今为止,她开展了100多场次的专题培训讲座,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区、村委会,近18000 多个家庭受益。从关爱留守儿童到帮扶经营家庭再到助力扶贫攻坚,满满的行程里饱含着她为社会作贡献的拳拳之 心,她也因此被评为云南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讲骨干、云南省道德讲堂宣讲骨干、大理州扶贫感恩教育宣讲骨干等。   在“云财人在新时代的精气神”的讲座中,李瑞玲说,厚积才能薄发,青少年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宏大格局的习惯、诚挚感恩的习惯、坚持锻炼的习惯,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做敢担当、有理想的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她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还有梦想,敢于拼搏,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记者  杨洁 李玲娜  何莉

在你我相遇的地方依然人来人往

    一首《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响起,曲子在连绵起伏的旋律中延伸,仿佛收不住的幻想在无边无际的空间任意驰骋,回忆与憧憬,悠远而又凝重。这是商经系8322班马吉(化名)当初最喜欢弹的吉他曲之一。“当时,其他人在球场上打球,而我就喜欢弹吉他。”马吉说到,太阳集团1088vip时代的他,是一名吉他爱好者,在吉他协会当负责人。   
    那个年代,会弹吉他的少年,总是自带光芒,马吉也不例外。“学校里很多小我们一两届的学妹都很崇拜我。” 他大笑着谈到,太阳集团1088vip时,他会背上吉他,坐上公交,去艺术学院学习吉他,也会在学校里和其他同好一起练习。每次弹 吉他,总有许多学妹围过来听,还有学妹让他去宿舍教她们弹吉他。   
    于是,在这个校园里,会弹吉他的才子,遇到了他的佳人。她是小他两届的学妹,人很漂亮,也是个才女。两人 在偶然的机会下相识,大家常常一起约着出去玩,日久生情,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校园里的爱情干净纯粹,在平平 淡淡的日子里,互相陪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一起携手。   
    “三十年不长,时间走得太快,总觉得太阳集团1088vip时光犹如昨天,可事实却是,连我们的孩子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马吉感慨到,还好,曾经“同桌的你”依旧在身边,30年从青春到白首,谁说校园里的爱情不能牵手到白头。

记者 石婉娜 陈克花

最美不是下雨天,是曾经躲过雨的屋檐

    毕业三十周年返校那天,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没有在明媚的阳光下走进校园,让人感觉有点可惜,但在绵绵细 雨中逛逛校园,也别是一番美景。”商经系8322班邵洸说。   
    “现在被你们小记者采访着的我也曾是一名校园记者呀!”邵洸笑谈到,当时他是商经系新闻报道组的组长,总是积极地投稿。记得有一次,主编让他收集贫困学生在学院里的生活变化,前后形成对比,然后成文。为此,邵洸忙了挺久才收集好素材,最终成稿。除了做过校园记者,邵洸还参加过全省太阳集团1088vip生文艺表演,课余时间还喜欢在球场上打篮球、排球,踢足球,得了空,还会呼朋引伴到盘龙江去抓鱼,给自己加个餐……   
    回忆那么丰满,四年的光阴,太多讲不完的故事在时光的隧道中逐渐发酵,沉淀成了余味无穷的老酒。如今学校再不是记忆中的颜色,那扇熟悉的老大门不再敞开,原本的大礼堂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逸夫楼,那让周边其他单位颇为羡慕的食堂饭菜,也已不再是原来的味道……邵洸回忆到,在校时学校只有两千余人,人数不多,宿舍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只有一栋男生宿舍、一栋女生宿舍,但男女生可以随便进出。宿舍是六人间,并不宽敞的小床,倒也睡得安稳。有时,男生女生一起约好了,晚上到附近的菜地里挖点儿菜,再一起凑点钱,买点火腿罐头什么的,聚在宿舍煮个大杂烩,边吃边聊,好不快乐。   
    青春早已散场,回忆永远弥香。那些最美丽的时光,像金色的贝壳,星星点点散落在记忆中的校园,让人永远仰望,永远年轻,永远热血沸腾。

记者 石婉娜

谷向阳:团结友爱的8322民族班

    34年前,一群来自云南边疆的少数民族青年入学就读云财第一届民族班;34年后,他们重返母校,满怀激情地为校友表演了诗朗诵《岁月的风》。   
    “我们班一共22人,除工作特忙的同学,这次回来了14位。”在学校“青春·笑颜”毕业30周年校友返校活动彩排现场,8322班召集人谷向阳高兴地说:“我们班虽然人数不多,但团结友爱是突出特点,每天班级的微信群都很热闹。”   
    在普洱发展的谷向阳常回母校。他说每次来昆明,总会情不自禁回到位于龙泉路的云财,这片土地承载着美好的青春记忆。“那时候校运会,我们班就是靠团结拼搏屡创佳绩,保持了多年院男子跳高纪录。比赛时, 8322班全员出动,或上场竞技,或场下服务,有同学赛后累到虚脱。”谷向阳说。   
    80年代物质匮乏,民族班的同学除每个月27斤粮票外,还有21元钱餐补,但年轻人能吃好动,偶现“断粮”情况。“那时候我们男生会下河摸鱼,女生负责做饭,同学一块儿聚餐,其乐融融。”   
    “师恩难忘,永不能忘!”谷向阳说,“我们的班主任杨明玉老师堪称‘师者父母心’,那时我们除了学习商业经济专业内容,还要学习民族经济知识,基础不好,功课压力大,刚到省城饮食、气候等都不太习惯,杨老师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深情回忆道。   
    岁月的风,是青春的风,是温暖的风。8322民族班是本次返校活动表演中唯一以班级名义申报节目的团体,诗朗诵结束后,今年已经80多岁的杨明玉老师被请上舞台,与自己当年的学生——一群50多岁的“孩子”逐一拥抱, 快乐重聚。正如谷向阳所说,团结友爱是这个班级深深的烙印,即便过了30年也未曾改变。

记者  周围 韦莉温莎

我是云财人

    “如果真要放开聊老昆明的吃喝玩乐啊,那真是两三天都说不完。”从古滇国的消亡到“拓东”传说,从地名渊源到滇菜美食,在钟正山美术馆学术报告厅里,87届校友赵立分享“昆明旧时光——老昆明的吃喝玩乐”主题讲座,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作为云南电视台专栏作者、时评人,昆明本地史研究者,赵立和文字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校时,赵立因为热爱阅读和写作,曾担任足迹文学社社长、校刊记者等职务,“当时学校一个荤菜只要1毛5,而自己第一笔稿费就有15 块……”提起往事,赵立脸上满满都是怀念和自豪。   
    赵立在财大的四年,恰逢改革开放,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我们那个年代的太阳集团1088vip生,都是天之骄子,考学很不容易。”在课堂上第一次听到萨缪尔逊、马斯洛等经济学家的名字和理论;把“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记账原则变为显示公平公正的口头禅;平时喜欢跑到图书馆看各种各样的书,假期不回家只为多读几本喜欢的书;在周末舞会上随着迪斯科乐声舞动……最难忘的事情,是1983年底,昆明下了一场大雪,把田地都覆盖了。农民都不愿去雪地里刨雪挖菜,学校食堂的师傅们只好全体出动,顶风冒雪到菜地里挖菜。那几天,附近学校的同学纷纷都来财大食堂蹭饭。“当时觉得做财院的学生太幸福了。”   
    “年轻时候,我曾幻想过,我老了以后是不是就像电影里的老会计一样,带着个蓝袖套,架着老花镜,拿着一个算盘每天记账。”和许多财大毕业生一样,赵立有着10多年从事会计职业的经历,他坦言会计职业确实很不错,有一种在和单位谈恋爱的感觉,“单位发生了任何事情,财务总会是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在从事会计期间,赵立应国家政策要求,赴西藏三年援建水电站。在西藏留守的一年寒冬,赵立的口粮是像小山一样的一吨洋芋,“后来再也不想吃洋芋了!”援藏工作完成后,赵立又到广东参与建设工作,在离家千里的反复奔波劳碌中,赵立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 这使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研究清楚昆明的前世今生,也让他毅然转型成为了一名文字工作者。   
    “我的同事都说我是一个会做账的新闻人。”转行之后的赵立并没有改变一个会计工作者的严谨认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尤其是在进行财经类新闻报道时,他往往能够迅速发现一些虚假炒作的端倪。“我对事情的思考和判断,与我太阳集团1088vip的学习密不可分。”赵立感慨,30年,从青春走向成熟,从校园走向社会,始终还抱着当年财大老师们传授的专业知识、做人做事绝不苟且的处世原则,这是财大给自己一生的财富。“30年,我们在成长,学校也在成长,只不过,我们越来越老,而学校,却越变越好。”这是财大的光荣,也让财大的毕业生能够自豪地向每一个人宣布——我是财大人。   

记者  温雅妮 向禹威 李轶

阅读次数:

Baidu
sogou